省市文件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制度建设 > 省市文件 > 正文

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及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市教字〔2022〕4号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09 浏览次数:

各县(区)教科局(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幼儿园):

现将《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和《2022 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2月25日

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奋力打好安顺教育发展翻身仗,教育短板不断补齐、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十四五”教育事业良好开局。

一、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有新成效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有新成效。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来抓,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夯实思想建设基础。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制定指导方案和工作方案,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104次,通过专题学习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中学习235次。开展“一十百千万”活动,普及党史知识,组建19个党史宣讲工作组,宣讲200余场,听众人数达20万余人次。市直教育系统开展专题党课118场,覆盖党员3000余人次。督促指导市直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876次、学习篇目1535篇次、参加人数1139人。扎实开展建党百年庆祝活动,顺利完成省、市“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任务,表彰教育系统省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1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表彰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各2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举行市直教育系统“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向41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七一”前夕,组织市属学校走访慰问132名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发放慰问金6.6万元,切实将党的关心和温暖传递到位。修订《安顺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制定《安顺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加强对校园网站、“两微一端”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紫云自治县普及普惠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镇宁自治县第一幼儿园、紫云县第二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完成1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复查及评估,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启动安吉游戏推广工作,全年开展市级培训达3000余人次,确定镇宁县为省级试点县;启动省级试点项目“幼小衔接”工作,强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双向衔接。强化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资源中心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费动态调整机制,全省首家制定出台安顺市市属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管理办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中共安顺市委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深化我市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中小学规范招生工作,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要求,科学确定招生片区,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入学。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扩大学位供给,满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确保“应入尽入”、就近入学,2021年,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100%。启动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培育“2021年贵州省公办强校计划项目校”40所。积极探索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展优质学校打造、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五育并举”等活动。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扎实推进申示升类工作,成立安顺市教育局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申示升类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县(区)人民政府加强对县域高中申示升类工作的领导,指导各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定期调度推进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多次深入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市一中、市二中、镇宁民中三所学校接受省级评估,开发区高中和关岭综合性高中分别接受特色高中的省级评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普职互通”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并在全省进行推广。2021年,我市各中职学校共招收“普职互通”班学生1500余人。总结制定中职招生“四步工作法”并下发执行,全市共完成中职招生19827人,占省下达任务总数的101.16%,招(送)生工作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各中职学校超额完成招生任务,中职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参加全国、全省各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赛三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29个。申报全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特色骨干专业5个,精品开放课程3个,黔匠工坊1个,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中职强基项目学校1个。指导职业学校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7所中职学校均与星臣教育集团、希望教育集团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合作协议。安顺学院、安顺职院与黑格集团签订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协议,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推进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协同发展,体卫艺工作常抓不懈。教研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制定《安顺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工作方案(试行)》,完成新教材全员培训。加强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组织高中学科带头人团队到广州跟岗学习。加强与名校教育教学合作,积极引进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市一中与重庆巴蜀中学,紫云民中与重庆育才中学分别成功签约。建立三级教研工作机制,以“同课异构”、“初高衔接”、“助力申示”、“关爱搬迁学子”等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大力推进高中教学视导,高三备考指导及质量监测工作扎实有效。教育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成立“安顺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与实践工作坊”和“安顺市中小学教师STEAM教育工作坊”。在2021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应用”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获全国优秀课例39节,在全省各市州获奖总数排名第一。全省网络学习空间普及竞赛、网络学习空间与资源融合应用优质课堂竞赛、“和校园”杯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应用暨竞赛等活动获奖教师人数均在全省前列。西秀区、平坝区、镇宁自治县获得国家级试点应用项目,普定县马场中学成为贵州省唯一一所获中央电教馆2020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新成效。认真组织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学校师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截至目前各中小学共组织研学旅行活动40批次,参加研学的学校数46所,参加人数1.6万余人,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坚持将体育列入中考项目,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建立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印发《安顺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通知》,统筹做好2021年劳动教育,认定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等17所学校为“安顺市2020年劳动教育示范培育校”;按照“双减两提一落实”要求,认真推进“双减”工作;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出台《安顺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市关停134所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一校一案”开展课后服务,全市566所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5+2”课后服务模式全覆盖,服务学生36万人。

二、校长教师“两支队伍”有新进展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印发《安顺市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安顺市师德师风和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监督举报热线;开展“为教师亮灯”活动,组织教师重温贵州教师誓词和师德师风建设集体宣誓,并签订师德承诺书;将师德师风内容纳入市级各类培训重点内容之一,评选表彰师德师风建设优秀集体20个,十佳校长10名,优秀教师60名。制定《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全市校长队伍选拔任用、管理培训。组织3841名班主任开展“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网络研修。认真抓好“国培”“省培”计划参训教师的选派工作,2021年全市共279名教师参加省培、7543名教师参加国培。完成对安顺市首批市级教学名师、安顺市“十三五”第一批市级名师工作室、“十三五”第一批市级校本研修示范校考核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培养贵州省特级教师87名,省级教学名师49名,省级骨干教师308名,省级乡村名师150名,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14名,市级教学名师120名,市级名班主任10名,市级骨干教师1550名,市级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48名,市级乡村名师99名,市级乡村骨干教师68名,市级“教坛新秀”1056名。其中,2021年新增省级骨干教师51名,“黔灵名师”10名,新评选认定市级骨干教师180名,市级教坛新秀256名。

三、教育稳步发展基础保障有新作为

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各类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的专项督导检查和审计监督。继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本级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中央、省下达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省、市“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成果,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对全市学前至高校44.48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资助资金2.99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762人,发放贷款2.03亿元,实现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1亿元,惠及学生38.5万人,从秋季学期起,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餐供餐标准从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每生每天5元,营养改善计划“安全优质”。全力打造“校农结合”升级版,继续挖掘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市场,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紧盯疫情防控,勤督严查不放松。召开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专题,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安顺市教育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关于印发<2021年安顺市教育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2021年安顺市教育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修订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抓好全市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印发《2021年安顺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安顺市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狠抓学校安全管理、综合维稳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总体稳定。

四、教育综合改革有新突破

结合省教育攻坚行动七大工程,在贯彻落实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主攻目标的基础上,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安顺教育发展翻身仗为主战场,拓展延伸制定中小学教学管理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两项行动计划,形成了“1+9”方案,大力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完善教育发展体系,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人事改革有突破。牵头制定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常态化考核相关政策。拟制并印发《安顺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常态化管理考核工作方案》,明确分级分类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及学校教职员工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干部职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牵头起草《安顺市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教学成效评价及奖励工作方案(送审稿)》,对教师师德师风、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优者奖励,每学科考核排名末位的专任教师调岗、低聘、调离等。草拟《教育系统教师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考核实施方案》。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有新突破。开展了全市教育综合专项督查,并就督查中存在的问题向县(区)进行通报。下发《关于开展2021年教材建设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配合省专家组一行对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开展专项评估。强化职能发挥,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巩固提升,抓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招生制度改革有新突破。按照《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生和国家强基计划报考宣传工作,实施省级示范性高中强基改革计划招生170人,面向全市“20+3”教研联合体初中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推荐名额分配录取141人,高中学校自主选拔,择优录取的自主招生模式,稳妥推进我省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中考招生录取系统管理平台改革,顺利完成18项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工作任务,考生人数达231520人次。

东西部协作交流有新突破。印发《安顺市教育局安顺-广州东西部教育协作工作方案》,签署《广州市教育局 安顺市教育局东西部教育协作框架协议(2021)》,积极争取到100万元帮扶培训经费;与广州结对帮扶学校达321所,实现区域全覆盖。

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市“两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1558”发展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打好翻身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初心铸魂育人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巩固拓展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党的教育方针深入人心、融入教学、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全过程。

2.加强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地落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总结提炼推广“党员五管”方法(思想管纯、作风管严、学习管紧、工作管好、生活管住),进一步健全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工作格局。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扛好“两个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形成严的氛围,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树牢大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把做好党建工作与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任务一体推进,做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进一步健全全市学校党建常态化督导和研究推进机制,定期督促检查、研究部署、统筹推进。

3.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谋划实施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配齐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落实专项岗位津贴,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推动全市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五老”报告团、宣讲团作用,在青少年学生中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活动,打牢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

4.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提升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指标,推进《安顺市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实施计划(20222030年)》及“九大工程”落细落实,着力破解制约安顺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5.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推进省委专项巡视和市委基础教育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责任清单,压实主体责任,形成责任落实闭环,以巡视巡察整改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助推安顺教育高质量发展。

6.抓好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落细落实。把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和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全面精准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深刻把握各项支持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研究出台一系列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工作措施,制定具体细化项目,积极跑厅入处,积极争取支持文件或措施,努力让新国发2号文件在安顺教育系统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二、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组织动员教育系统“五老”到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传统,引导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会议,组织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深入推进足球进校园,组队参加省级各项中小学生比赛,积极推动体教融合,推动14个市级中小学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继续推动游泳进校园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融合,逐步推进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开展中考美育改革调研。出台安顺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相关要求,开展第二批安顺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的培育,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

8.纵深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学校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各项政策取得实效,促使学校管理更为规范、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强化作业设计指导,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把学生留在学校,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深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治理,实行黑白名单公示制度。

9.提升全市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全面加强我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抓好教育培训,结合教育工作实际,重点组织开展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未达标和双语教师的普通话培训;深入开展“扬师德、广阅读、助成长”活动,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名篇名段诵读大赛、读后感、读书会、分享会等活动,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建设书香校园,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坚持协调发展,全力建设教育强市

10.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做好县域内十四五期间三年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公办幼儿占比,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公办幼儿占比达51%,普惠率达到90%。平坝区、关岭县至少创建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承办全省学前教育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现场会。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导平坝、镇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接受县域内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试点项目工作,全面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500元/生/月;推进制定县域内公办园保教费收费管理办法;逐步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奖励政策和生均补助标准。

1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区域间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遴选培育义务教育公办强校项目校100所,做好创建校教育保障,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推动项目校达标。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模式,及时总结集团化办学取得的成效,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步改革找准实施路径。

12.着力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抓好2021年申示升类、接受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学校评估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市一中扩容改造工程,督促指导申示升类评估问题全部按时整改到位。统筹推进市民中、西秀区高中、平坝一中、普定一中、关岭民中、紫云民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复评升类,西秀区旧州中学接受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全面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动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高考高分段人数在全省占比、一本、二本上线率较去年有所提升。

13.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目标,做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各项工作;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完成省下达中职招(送)生任务,稳定在校生规模,控制中职学生流失,流失率控制在10%以内;加大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打造“技能安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力争在2022年创建省级优质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校和德育名师;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提升办学质量,力争在2022年成功申报更多的省“兴黔富民行动计划”项目并立项,同时开展市级内涵质量提升项目评审;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层次,培养一批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等。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各职业院校做好“项目库”储备建设工作。深化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做好“普职互通”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举办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力争在省赛、国赛中取得新突破;与广州优质职业院校开展结对帮扶,创建1所以上“粤黔”示范校;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技能培训任务,服务乡村振兴;依托电大等机构,做好社区教育各项工作。

14.实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提升行动。规划新设立高等院校,扩大现有高校办学规模,持续加大高校建设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安顺学院“双一流”建设、申报硕士点,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平台建设及试点本科职业教育。以“特色”为核心明确办学定位,推动内涵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合作交流。

15.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围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总目标,统筹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资源,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确保到2022年9月前,一是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控制在5%以内;二是督促指导镇宁县完成镇宁实验“公参民”学校的清理整治工作。

16.推进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建立特殊教育联盟,积极探索设立特殊教育高中班(部),全力保障特殊儿童的公平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统筹大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四、坚持能力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7.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教书育人楷模。启动安顺市转变师德师风和提升教学能力专项行动,根据师德师风的底线红线,规范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安顺市“强师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不断扩大市县校级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队伍规模,统筹省、市名师工作室与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助力名师成长。进一步加大对省、市名师工作室的政策、资金保障支持力度。

19.抓好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注重发挥市级培训对县(区)和校级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培训安排上,向薄弱学段和紧缺学科、边远、少数民族和农村学校倾斜,提升乡村教师自觉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20.推进校长队伍建设及后备人员培养工作。制定校长培养培训规划和专项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对照国家、省级名校长要求,锁定培养对象针对性培养,按教育十四五规划做好校长队伍建设工作。

21.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继续完善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县区联合教研工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服务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强化高三备考的科学管理,精准指导,科学施策,全面提升全市的高考质量。

五、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2.深入推进高考、中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好政策宣传咨询和业务指导工作。探索建立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制度。积极推进中考志愿从梯度志愿向平行志愿改革。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实施阳光招生,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招生考试工作公开、透明,自觉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3.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出台“县管校聘”实施方案,按步骤试点推进改革。按照安顺市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等各项制度及方案。

24.推进中小学常规管理。构建市级统筹、县(区)主抓、学校实施的中小学常规管理能力提升工作格局,建立全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启动实施全市中小学常规管理达标工作,开展中小学常规管理达标县(区)、常规管理达标校创建工作。

25.强化督导改革。充分发挥全市专(兼)职督学作用,探索建立督学聘用、退出及考核机制。切实改变“督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及发现问题、指导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等现象。强化自身队伍建设,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深化我市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功能,全面提高我市教育质量,出台《安顺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的通知》要求,开展好对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工作。

26.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省级“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强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和“三个课堂”教学应用,促进薄弱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指导团队,推进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探究虚拟实验室建设。组建市级实验技能专家团队建设,加强实验管理教师和图书管理员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优秀实验教学样板基地,强化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和自制教具活动。

27.深化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积极主动对接与广州东西部教育协作工作,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在与广州市教育局充分沟通对接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支持。2022年初,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广州优秀学科教师对全市高一学科教师进行全覆盖培训。

六、坚持固本培元,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28.强化教育投入保障。全面规范有效财政教育资金监管体系,形成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管好用好财政教育专项资金。建立部门之间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教育资金到位、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将财政教育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纳入教育督导范围,纳入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内容;强化教育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推动完善内部治理。

29.抓好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强化《安顺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施行力度,出台《安顺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加大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居住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突出情况;进一步优化细化主城区学校布局,逐步细化中心城区、县城、乡镇学校布局,全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全面推进完成2022年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加大对主城区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持续补齐主城区教育资源短板;全面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继续推进“两清欠”工作,落实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30.全力推进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按照“四个不摘”持续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确保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将就读公办普通高中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纳入免学费范围,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辍学失学,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推行“5+X”供餐模式,确保全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

31.抓实学校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常态化防“六灾一渗透一暴恐”工作,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查整改工作、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抓好学生心理健康、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安全教育和提示工作。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项目,制定“互联网+名厨亮灶”工程实施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确保该项工程顺利圆满完成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