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他山之石 > 正文

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看教育专家怎么说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3 浏览次数:

如何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能力是什么?在5月15日,首届(重庆)教育评价国际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围绕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韩民:未来的教育评价是综合化、多元参与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主办方供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可以看出,未来的教育评价应当形成集政府督导评估、学校自我评估和社会组织评估相结合的综合化、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参与评估。

所以,在完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弥补其局限和不足,从而形成多种评价方式协调互补的综合性教育评价体系。

黄政:摒弃“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做法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主办方供图)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从如何深化学校评价、完善教师评价、优化学生评价等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黄政认为,学校评价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各学段、各学科、各育人环节,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建立绿色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创新精神、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等方面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强化教育评价正向引导。

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分类开展教师评价,对中小学教师更加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双师型”教师更加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对高校教师更加注重能力和贡献的考察。要加快建立适应不同主体不同学段、符合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乡村教师给予政策倾斜。

学生评价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开展学生各学段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培养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人。开展以学生的进步幅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的改革试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肯定”。学校要与社会、家长摒弃“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让评价更加关注“现实中的个人”,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现、自由选择和自主生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要注重发展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受访者供图)

“未来的教育,并不仅仅着眼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调动自己的认知和社会情感资源的能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称,最新一项全球测评表明:除了认知能力,有一种能力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尤其重要,那就是“社会与情感能力”。

究竟什么是“社会与情感能力”?安德烈亚斯·施莱歇称,OECD将其定义为人在实现目标、与他人合作及管理情绪过程中涉及的能力。

根据OECD报告,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对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心理幸福感、考试焦虑等均产生影响。比如,抗压、乐观能让人更容易应对工作中的不顺利;合作、信任和包容的能力,对现代社会的生活必不可少;创造性和好奇心这两项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关键能力,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学业学习水平不同,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并没有随年龄增加而呈现稳步上升。所有受访的15岁学生,无论其性别和社会背景如何,他们的平均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都低于10岁的学生。

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

此外,调查数据还表明,认为自己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也具备更高水平的其他社交和情感的技能,如更强的同理心、毅力,更旺盛的精力,更宽容,更高水平的协作能力,更强的责任感,更乐观、自信、有自制力,更有社交能力。

“社会与情感能力并非终身不变,它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塑造。”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建议,要把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青少年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性工程,强调将其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任务从小抓起,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刘云生:教育评价不仅要做出价值判断,还要促成价值,创生价值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主办方供图)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刘云生以《第五代教育评价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重庆市正在探索的第五代教育评价。

刘云生认为,前面第四评价分别是对学习结果的测量、对教育状况的描述、对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判断、对教育现象的价值的协商构建。

第五代教育评价则既要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发展的要求,也要遵循教育评价演进的底层逻辑。其行为特征为人的智能、机器的智能、人机协同的智能。

“第五代教育评价,对教育现象不仅要做出价值判断,还要促成价值,创生价值。”刘云生举例,比如,一个教师对学生课外读书活动做了评价,他说“你真了不起”是价值判断;“自觉阅读了《水浒传》,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价值促成,“如果能对人物性格特征做出评价那就更好了!”就是价值创生。

第五代教育评价以育人为本位、智能为特征、服务为取向,实现了从“因评价而育人”向“因育人而评价”转换,从“单一主体单维度”向“多元主体多维度”转变,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向“立体评价”升级,从人的评价、机器的评价走向人机协同的智慧评价,从用于鉴定、证明、改进、回应向全方位服务扩展,从“现行考试体系”向“教育评价体系”转化。

孙卫平:完善高等职业学校评价体系要从三方面入手

高等职业学校评价体系如何完善?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认为,要从完善职业院校评价类型、评价内容、评价模式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完善职业院校评价类型。”孙卫平说,职业学校评价应当坚持监测、评估和认证多元融合,既要有内部评价,也要有外部评价。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评估制度和认证制度,在学校内部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评价、二级院系评价、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加强监测评价,完善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和办学质量评价,健全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专业(群)认证和课程认证。

评价内容方面,孙卫平说,要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基于类型教育特征,完善办学条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考试招生制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基于促进建设,抓住办学建设、师生的发展、学校现代治理三个重点,把握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及长效机制三个维度。

同时,评价内容还应该包括办学质量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专业(群)认证、课程认证、职能部门评价、二级学院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

此外,还应完善职业院校评价模式,既要有明确具体的标准,也要有清晰科学的内涵;既要考察建设措施,也要考察建成成效;既要看纵向上的进展,也要看横向上的水平;既要从管理角度进行价值判断,也要从促进建设的角度反馈改进意见。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