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参考

高教参考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参考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2018高端论坛

文章来源:河北邢台学院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次数: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2018高端论坛
为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2018年12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挂靠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在江苏常熟举办了首届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一流 建设高端研讨会暨骨干教师研修班。来自国内14个省(直辖市)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高校领导、职能部门管理干部、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代表参加了会议。
12 月2日 上午,开班仪式在常熟旌逸国际酒店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刘献君、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江作军、六盘水师范学院校长何林及参加论坛的全部人员参加。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顾永安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顾永安教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与动因:
一是国家推动 双一流 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以此为借鉴与启示,找到能为、可为的建设与发展空间?
二是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深化转型发展的目标趋向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落实一些院校提出的建设 一流 应用型大学、应用型 品牌 大学、 高水平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与愿景?
三是今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新建本科院校联盟第十八次研讨会,发出了建强建优应用型本科院校、创办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强烈信号,我们这些院校如何回应?
四是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在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研究、辅助决策咨询、学术会议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申报、国内应用型院校发展指导、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创新团队等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在此基础上,搭建这个院校交流的平台,目的是共同研讨我们所关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不断提升质量、扩大影响、产出成果、形成品牌,争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双一流
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江作军教授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60年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的思路、模式、特色及突出的办学成果。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聚焦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围绕 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 这一主题,就如何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展开充分的研讨交流和相互学习。
开幕式最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教授发表了讲话。他对常熟理工学院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率先应用型转型发展实践和研究所取得的各项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此次会议,是由设立在常熟理工学院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举办的。院校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具活力的一个实践领域,通过院校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应用研究,推动学校科学决策与发展。院校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入我国,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院校研究机构,此后在全国推动院校研究并建立了学会,经过18年的努力,从院校研究的研究走向院校研究的实践,从初步形成走向了规范发展。院校研究会每年围绕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召开国内或国际会议,如2006年的 大学领导与发展战略 ,2012年的 “‘ 以学生为中心 的本科教育变革 ,2018年的 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个性化教育 等,这些主题会议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院校研究者已经从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发展到全体人员都参与院校研究,研究交流也从全国学会发展到地方分会,覆盖了学术型大学、民办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等不同类别领域。刘献君教授强调,我们现在正走向新时代,其本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两个战略和 双一流建设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两个决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有意义。转型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深入研究、做实。要通过这次研讨班,形成共识,推动全国应用型院校研究和应用型大学建设。
主题报告阶段,全体学员聆听了六位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校教育教学评估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所作的精彩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主编、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教授围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从世界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不断转型过程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他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大学组织制度。常熟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江作军教授围绕 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 ,首先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实践,特别是行业学院战略布局、运行机制、内涵建设路径和成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的三个阶段;以中美、中德、中英为重点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此后,针对如何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构建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江校长提出,要看到自身的问题和差距,向 八个一流 推进。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秘书长、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基地特聘专家、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振笋基于 学生学习视角 ,提出面对时代背景的变化,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和我们落后的教育服务观念与方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基于学生学习的视角,确立产教融合的主体性、科学性、教育性,通过重塑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和管理形态来实施课程改革,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席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教授重点分析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型态”,阐述了一流本科高校的“十个关键要素”:新的办学型态理念、新的学习者培育目标、新的课程思维、新的专业布局、新的学科选择、新的教师型态、新的资源汇集、新的制度设计、新的评价体系、新的成果贡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顾永安教授围绕 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 ,提出了 专业为王 时代的标志、高校的应对策略和落实保障。高校要确立专业集群的战略思维,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推进专业融合复合跨界,以应对 专业为王 时代的任务要求;并通过校院一把手领航专业、专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各项专业抓手整体推进来加以保障。在此框架下,顾永安教授重点阐述了专业集群的界定、应用本科专业集群的特征、理念和布局架构、建设路径、内外部保障机制,并对师资队伍在应用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要求。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根华教授的报告主题是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他强调,专业认证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抓手,并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将全校三大类专业全部纳入对应的国际认证体系,不断完善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完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推进 N+1 过程化形成性评价,强化课程目标达成度。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张根华教授重点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中美学院合作平台与中德合作项目反哺校内人才培养改革的案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围绕 地方高校转型与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 ,从政治学、组织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多学科视域对地方高校转型进行了学理分析,并对如何认识应用型本科中的 一流 进行了进一步的概念辨析与解读。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