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9 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简报〔2014〕第25期
复旦大学、嘉兴学院、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首批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下简称“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各高校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党史研究部门、纪念馆、博物馆等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开局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建设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研究高地。一是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各研究基地围绕中共党史研究、教育和宣传领域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了“中国革命与文化宣传——以上海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南湖会议重要历史问题”、“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进程”、“井冈山斗争与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局部执政实践及建政精神”、“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延安时期干部理论学习”、“‘赶考’精神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专题研究,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总体学术布局。二是聚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处整合8个研究基地的研究力量,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形成的红楼精神、先驱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孕育过程和时代意义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宣传,撰写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
努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宣传阵地。一是探索构建新机制。各研究基地积极与地方党史研究部门、教育部门、文博系统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和协同创新,初步搭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中共党史和革命精神研究宣传教育的合作平台。复旦大学成立了基地理事会,理事单位包括中央党史研究室、上海党史研究室、市教委、社科联、档案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共同打造上海党史资源的开发与宣传平台,形成学术研究圈、资源开发圈、基地交流圈。遵义师范学院加强与贵州党史研究室、贵州大学遵义红色文化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党史研究室、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的协同,实现本土研究力量的整合与信息共享。河北师范大学与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成立“西柏坡精神教育培训中心”,积极联合省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学术活动的互动交流等。二是提升基地教育、培训与宣传综合能力。各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党史咨政育人作用,以多种方式开展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教育培训。河北师范大学、嘉兴学院、井冈山大学、湘潭大学、延安大学被列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井冈山大学坚持多年来在全校开设《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校本课程。赣南师范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央苏区大讲坛》等课程,并承担了赣州市和瑞金廉政学院干部培训有关课程。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基地通过聘任校内外兼职研究人员,联合校内有关院系和研究所骨干教师,招收优秀博士毕业生等,增强研究力量。河北师范大学对把西柏坡革命精神和文化作为学位论文选题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大资助力度。井冈山大学在加强建设中共党史专业基础上,2014年成功申报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大力培养地方党史和红色博物馆专业人才。有些研究基地与党史部门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纪念馆、故居管理处等单位培养专门人才。
积极开拓社会服务渠道,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建设。一是主动融入社会服务。湘潭大学组织学术骨干,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共同完成了中央确定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重大项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二层陈列工程项目”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陈列工程项目”。复旦大学与上海党史研究室、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等共同承办了“追忆红色先驱 缅怀革命情谊——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秦邦宪、张闻天夫妇纪念铜像揭幕仪式”,主办大型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研讨会。井冈山大学协同地方政府开发井冈山红色旅游。赣南师范学院建立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开放,为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延安大学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精神研究会、党史研究室、旅游局等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延安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复旦大学开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和经验研究,形成《建国初期上海“米粮之战”的启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和启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迅速把握舆论主导权的经验》等系列“治国理政”研究报告。赣南师范学院《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被江西省和赣州市有关部门采纳,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